我国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水平持续增长. 到2021年,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在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过去20多年里,我国在老龄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覆盖全体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基形成了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 大部分老年人在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福利优待等方面保障待遇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自党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老龄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投入不断增加,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这使得家庭、社区和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社会系统然而,尽管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最重要养老模式. 绝大多数老年人,包括失能老年人,在照料上仍然依赖家庭力量。目前,我国超过一半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其中包括仅与配偶同住和独居情况。在社会保障体系基建立条件下,老年人经济益增强. 在低龄阶段及健康状况较好时期,老年空巢家庭主要依配偶之间相互照料,老年人自己生活并没有问题。
然而,社会系统当父母一方去世、或由于高龄、患病或失能而无法独自生活时,子女就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生活主要责任. 尽管存在子女与父母居住离散、子女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等困难,但宪法明确规定了子女赡养父母义务。同时,传统孝文化也使得人们普遍将赡养父母视为子女必须承担责任. 大部分子女都会为老年父母提供一定经济支持,并通过灵活居住安排和代际合作模式,如“家庭”和“流动家庭”,照顾父母,维系家庭赡养能。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较低,社会服务也相对不足. 家庭照顾失能老年人面临许多困难,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支持.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对失能老年人社会服务几乎空白,许多自理困难老年人无人照料,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
综上所述,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最重要养老模式. 虽然养老服务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料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困难。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老年人社会服务投入,并促进家庭、社区和机构间协作,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健康晚年生活.
参考文章: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