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 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进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然而,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仍有距离,亟须加快谋划、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心理或精神需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通过公共服务或社会服务等手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援助等服务,旨在加强国民心理建设,提高身心健康素养,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越来越得到中央和地方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发展方向日益明确并在地方积极推动试点.
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将心理干预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国家级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要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时要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方面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时要推动心理援助等服务,为进一步协同发展心理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 根据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牵头发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选择1个设区市展开试点工作,明确试点地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并在经费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保障.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及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在全国56个地区部署第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初步搭建我国统一的心理服务网络.
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心理咨询、远程心理治疗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加强与教育、医疗、公安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心理服务。
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促进心理服务的普及和接受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便捷的心理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